香港大學校長張翔在一個教育論壇指,雖然本港有5間世界百強大學,但並不代表香港就是國際專上教育樞紐,認為還要做到卓越成績,引領世界。他認為,本港有國際化、連通世界及內地的優勢,應用好大灣區戰略中心的地位,保持獨特性及長處。

理工大學校長滕錦光就指,本港有5間大學排名前列很了不起,香港的高等教育亦高度國際化,相信是「一國兩制」下永遠的優勢,但現時大量外地學生都是內地背景,認為本港高校在學生多元方面仍需改進。他建議,本港可為發展中國家提供貸款,相信有關學生可在畢業5至10年內完成還款,同時吸引外地學生來港工作,吸引人才,提升本港高等教育的影響力。

恆生大學何順文就認為,本港高等院校需要有不同定位、角色及貢獻,不應只看國際師生數目和國際排名等「硬指標」。他又指,要小心有商業性質的大學排名,指當中很多因素不是真正幫助院校進步,他不贊成政府以「百強大學排名」作為招徠,輸入人才來港工作,認為不需要為商業排名機構背書。

李子建:本港院校要一同做大個餅 林群聲:打造樞紐是為訓練人才

教育大學校長李子建在一個教育論壇指,香港要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,個別學校一定要邁向世界級,但仍需要有多層次及特色的體系,認為不單要「金字塔式」追求卓越,本港每一間專上學院都要一起進步,「做大個餅」。他亦希望政府、教資會或社會人士,不要單以績效指標衡量大學,而是以較軟性指標看待大學多元化發展,讓各間大學共同進步。

都會大學校長林群聲就指,不同意有意見認為發展樞紐只是為了賺錢,強調打造樞紐是為國家及香港挽留及訓練人才,在這個目標下,不用擔心本港擁有多少間百強大學,反而每間大學都要發揮好自身角色,形容部分院校可繼續超英趕美,同時要繼續支持其他學校訓練人才,為香港貢獻,否則若全部院校都做同一類事情,本港會有所缺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