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周三發表的《施政報告》預料將公布解決劏房問題的方案。不同團體下午舉辦論壇,都建議當局應該先安置受影響劏房居民,再取締劣質劏房。
葵涌劏房街坊會促請當局為受影響劏房住戶,提供30至36個月的租金賠償,讓住戶在原區租住單位,並提供搬遷津貼。另外,團體亦建議當局在取締劏房前,成立專責社工隊支援受影響劏房住戶。
關注基層住屋聯席就建議政府訂立取締劣質劏房的優次,首要取締有消防安全問題的劏房,例如走火通道不符合《建築物條例》要求、欠缺消防安全設備等;其次要取締樓宇結構不安全的劏房,包括「三無大廈」的劏房;並取締工廈及寮屋劏房。團體亦建議政府參考柴灣華廈邨的個案,收購使用率低的工廈,改建成公屋,以及將達40年樓齡的公屋空置單位改為中轉房屋,達至「區區有中轉屋」。
劏房支援連線建議政府政府為劏房訂立「起始租金」,指劏房市場受規管後,供應會減少,可能導致符合標準的劏房單位租金大幅提升。團體期望政府預留超過2萬過渡性房屋和簡約公屋單位,安置受影響住戶。他們又建議設立符合標準劏房的發牌制度,業主需於措施推出1年內完成登記,如果劏房不符合標準,須在2年內完成改建,違者要處以持續性罰款。
劏房戶批劏房租管執行差 冀政府成立獨立部門執法
有劏房住戶表示,劏房租務管制條例實施超過兩年,但政府的實際執行很差,住戶需自行與不同政府部門溝通,亦有差估署人員向她抱怨人手不足,指住戶獲得的保障很少,對政府推行符合標準劏房的發牌制度沒有信心。
有住戶建議政府成立獨立部門,對劣質劏房展開執法行動。亦有住戶指,部份工廈內的劏房單位有消防設備,較唐樓劏房安全,期望政府不要一刀切取締工廈劏房。
學者倡放寬向有過渡性房屋
城市大學社會及行為科學系陳紹銘指出,如果政府以「劏房面積不少於7平方米」為取締標準,受影響的劏房住戶將會有2至3萬戶,如何安置這批劏房住戶是關鍵。他又說,現時有接近10萬戶的劏房住戶,過去的調查顯示有4成多的劏房住戶沒有申請公屋,例如入息稍為超出限額,建議當局放寬過渡性房屋中,分配給不適切住房住戶的單位比例,長遠亦要增加房屋供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