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港今年1月踏入冬季流感季節,並持續約28周,到7月下旬才回落至基線水平。香港大學醫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關日華形容,情況不尋常,相信與新冠疫情期間出現的「免疫負債」有關。他又指,今年以來有32宗兒童流感重症或死亡個案,較去年同期增加逾3倍,而當中只有25%患者有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。
衛生署數據顯示,本港今年的流感疫苗接種率創新高,較上年度增加20%,關日華認為,數字反映政府的疫苗接種計劃推廣有成效,但指6個月至6歲群組接種率仍偏低,需進一步推高比率,以加強群體免疫力,其中嬰幼兒尤其是高危一族。
流感可引致嚴重併發症
關日華表示,每個流感季節流行的病毒都不同,而人體的免疫力亦會隨時間下降,因此每年打流感針是最有效預防感染的方法,呼籲家長盡快帶子女接種。
他舉例說,以往曾有未曾接種流感疫苗的4歲幼童,感染流感後出現發高燒、咳嗽及流鼻水等徵狀,並全身抽搐,雖然送院搶救後情況穩定,但病毒引發的腦病變就令幼童出現後遺症,需長期覆診。他形容「醫生不是神仙,不是每次都能拯救病人」,又提醒家長不要因誤信網上錯誤資訊,而拒絕讓子女接種疫苗。
噴鼻式三價疫苗已具足夠保護力
關日華又指,自2020年3月起,全球已沒檢測到「B型山形株」譜系流感病毒,世衛亦建議在流感針的成分中剔除相關譜系病毒,將四價疫苗改為三價,因此現時供港的噴鼻式三價流感疫苗,已可提供足夠保護力。
有家長指,過去2年都有安排子女使用噴鼻式疫苗,形容過程較輕鬆,沒出現注射疫苗時的哭鬧情況,小朋友甚至忘記自己已連續2年用噴鼻疫苗。
幼兒教育人員協會會長周慧珍則指,不少家長仍有「疫苗猶豫」,質疑是否應安排子女接種,協會亦難以清晰解說疫苗資訊,希望當局加強宣傳,包括讓醫護人員主動向家長解釋,以及製作疫苗資訊單張,讓學校派予家長等。她又指,目前學校參與外展計劃的過程太繁複,促請政府簡化程序,盡快更新配合安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