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接連發生致命工業意外,工業傷亡權益會表示,今年在工作場所離世的僱員有超過100人,當中11人從事建造業。
蕭倩文:罰則過輕阻嚇力不足
工業傷亡權益會總幹事蕭倩文指,建造業投標及分判制度以價低者得,加劇安全風險,舉例指仍有地盤採用價格低的竹棚,而不採用較安全的金屬棚架;又指違反地盤安全的罰則過輕,阻嚇力不足;普遍工地亦為趕工期,進行交叉作業。她建議,將「平安卡課程」的課時,由目前7.5小時,增至最少2日,並規定工人必須完成一定時數訓練,才能續領專工牌照。
兩年前油麻地棚架工業意外,搭棚工人安全繩斷裂墮樓身亡,死者家屬陳先生不滿法庭判罰過輕,僅判罰9萬元,並准許被告分90期,每期繳付1000元,用7年半時間還清款項,認為無真正起到懲罰作用。他又指,被告多次不應傳召上庭,罰款又不用即時繳交,擔心案件會不斷拖長。蕭倩文認為勞工處及律政司應對案件進行上訴。
泥頭車司機協會:總承建商應負擔職業安全責任
泥頭車司機協會指,過半泥頭車工人為自僱人士,不受勞工法例保障,在多層分判制度下,泥頭車司機流動性高,經常因不熟悉新工作環境而發生意外。協會建議總承建商應負擔職業安全責任,不應有超過3層的分判商,安全主任亦應專工專責。
西南石油大學土木工程及測繪學院客座教授馮穎匡又指,不少承辦商為求中標而加入4S安全智慧工地系統,但應用不夠全面,認為不應只側重這方面的推展工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