運輸及物流局向立法會經濟發展事務委員會,交代物流業發展政策,包括以洪水橋/厦村新發展區西北部的9幅、總面積約36公頃的物流用地作為試點,發展現代物流圈,預計今年內公布研究結果。當局指,經過市場調查及收集業界意見後,初步認為相關現代物流圈毗鄰深圳灣口岸,亦接近機場和葵青貨櫃碼頭,可成為處理來往大灣區和世界各地的空海運貨物的最佳物流門戶。

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寳表示,當局推出現代物流圈時,是期望以引入企業進駐為本,包括吸引企業利用本港的海空運力,將大灣區的跨境電商貨物運往海外,而非批發給發展商並分租土地。她又說,目前香港國際機場東莞空港中心的業務,以多式聯運海空為主,而現代物流圈則可互補,兼備陸路轉海運、陸路轉空運,以至海運轉海運等物流業務。

實政圓桌田北辰批評當局只顧構建美好的物流業發展藍圖,無心解決眼前實際問題。他提到,由於跨境司機資格互認問題遲遲未解決,導致跨境司機短缺問題嚴重;業界又質疑,私家車司機可透過自助機免試即時獲發內地牌照,但貨車司機卻需排期考試,年齡限制亦不清晰,指相關制度並不公平。他又說,業界早前與內地公安廳討論相關事宜,對方指本港運輸署就相關事宜的回應冷淡。
 
陳美寶回應指,上任後一直與業界密切聯繫,2月時曾與業界會面最少兩小時,知悉業界希望解決跨境司機互認問題,當局亦一直積極跟進,目標今年底至明年初就粵港兩地商用車駕駛執照互認的可能性,取得成果。她又強調,有關內地公安廳指運輸署回應冷淡的言論,是不盡不實。
 

當局指「港口社區系統」能助業界節省通訊時間

局方亦解釋就特定貨物交付流程,試行建立「港口社區系統」的數據共享平台。平台具備的核心功能,包括一站式全天候實時追蹤運輸資訊、聯通其他海陸空運輸資訊,以及「一單多報」等增值電子服務。系統會於今年內完成構建,明年至2029年分階段推出。

新民黨立法會議員容海恩建議平台由商界營運,以容易讓平台達至收支平衡。運輸及物流局副秘書長陳婉雯回應指,業界擔憂貨物貿易資料具商業敏感性,對任何市場上具商業背景的機構參與營運系統有重大保留。政府考慮到業界意見,屬意由本港三間主要大學協辦的物流及供應鏈多元技術研發中心,協助開發及管理系統,整個過程亦會邀請業界提供意見。

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陸頌雄關注,平台能為業界提高多少效益。運輸及物流局副秘書長陳婉雯以荷蘭的「港口社區系統」為例,指系統有助業界在整個物流貨運鏈上,節省各個環節的通訊時間。她假設每次通話或每檢查一次電郵需時1分鐘,推出系統後,每年可幫助業界節省267萬通訊時間,即每日能節省7000小時,強調通訊時間亦是營運成本。

另外,不少議員關注「港口社區系統」的財務可持續性。陳婉雯指會在未來4年試行期間,研究及決定系統的財務安排,試行期間會向業界免費開放實時追蹤運輸資訊等功能。

議員關注大灣區港口分工
 
另外,立法會議員嚴剛關注,本港如何與大灣區其他城市,在港口方面明確分工,避免重複建設,他建議當局設立大灣區港口協調委員會,統籌各港口發展規劃及資源分配。陳美寶回應指,現時大灣區港口已透過實際操作,慢慢形成各自的分工,她以香港為例,雖然本港貨櫃碼頭吞吐量持續下跌,但本港來往東南亞、中南美、澳洲等新興市場的航線,跌幅較微弱或有增幅;加上本港與鄰近港口如深圳鹽田及廣西,能透過多式聯運拉動更多貨運。
 
陳美寶又說,本港物流設施的空置率長期低於5%,導致租金昂貴,期望加快發展現代物流圈,推出土地以降低租金,從而協助企業落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