政府向立法會申請,把一個首席勞工事務主任有時限職位延長多3年。在立法會人力事務委會上,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表示,相關職位的官員會同時出任職工會登記局局長,並履行政府建議修訂的《職工會條例》,涵蓋範疇廣泛,包括加強監督及管理職工會的工作,強調是經過審慎考慮,認為保留職位可加強及完善工會相關的法律、執行機制,並推廣及統籌國安教育,推動勞資協商促進勞資和諧等。

大部份議員表示支持,但工聯會選舉委員會界別議員黃國關注,是否需要延長3年時間,以及在財赤下可否合併職能。

孫玉菡表示,職位延續3年已是最低限度時間,指修例後要有人「看門口」,未來國安相關工作將更嚴密,包括工會與境外政治勢力的規管,工會要匯報的事宜亦會增多,登記局的工作只會有增無減。他又指,2019年工會出現海嘯式增長,除了加開有時限的職位,勞工處亦「勒緊褲頭」,內部調撥資源協助登記工作,修例後會視乎工會數目變化等情況,再決定是否繼續延長有時限職位。
 
對於職位由38個非首長級公務員職位提供支援,涉及每年平均開支約3700萬,有議員關注能否以科技取代部份工作。孫玉菡回應指,登記局的對口是工會,但工會規模不一,部份規模較小的工會資源有限,不能強求他們轉型,會盡量用科技取代人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