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確保本地漁農產品品質達標及有足夠競爭力,漁護署計劃於今個財政年度內,建立一個統一的本地漁農產品新品牌,涵蓋新鮮的本地魚、蔬果、豬及雞,亦包括加工產品,並會委托本地認證機構建立認證、檢測和溯源制度,獲認證的產品將設有溯源標籤,消費者可以獲取產品來源及生產的漁農場資料等;生產方面亦會訂立統一標準,確保產品都是優質、安全、低碳。
漁護署署長黎堅明表示,透過建立新品牌,可提升消費者對本地漁農產品的信心,同時可協助農戶透過更多銷售網絡和平台推廣產品,除了在網上宣傳,亦會在超市、餐廳及酒樓等大型銷售點作推廣,推動食肆使用本地農產品,以讓更多市民接觸本地漁農產品,而產品的價錢會是大眾可負擔。他指出,政府的角色是控制產品品質和協助銷售,由農戶與商戶自行交易。
為吸引更多農戶加入,黎堅明說,新品牌推出初期,農戶加入平台及產品認證,毋須支付費用,署方會在後期視乎情況收費。
有農戶表示歡迎 冀開拓銷售網
有種植有機農產品約6年的農戶對新平台表示歡迎,指現時有機農產品的銷情很差,一來少了客人來農場採摘新鮮菜,在農墟擺檔賣菜的收入亦很少,希望透過政府的新平台開拓銷售網,亦不擔心出現競爭,相信農戶之間會互相協調銷售的產品。
漁護署:將於公園加入旅遊元素 吸引更多旅客
另外,黎堅明表示,漁護署會用好現有的郊野公園,加入旅遊元素,包括完善山徑及配套,及在公園加入樹頂歷奇等活動,吸引更多旅客訪港。他又說,署方正就三寶樹濕地保育公園作勘察研究,亦會在公園內設立生態旅社,預計公園將於2026至2027年動工,最快2031年首階段開放。
漁護署:為保障市民安全 會繼續捕捉野豬
至於野豬滋擾問題,黎堅明提到,野豬滋擾情況有改善,但本港郊區仍有很多野豬,形容野豬沒有天敵,繁殖速度亦很快,為保障市民安全,署方會繼續捕捉野豬;亦正於餵飼野生動物的黑點,裝設人工智能閉路電視,打擊非法餵飼行動。
截至上個月,漁護署就非法餵飼野生動物和野鴿,共發出194張定額罰款通知書,其中96張涉及餵飼野鴿、45張是非法餵飼猴子、33張涉及餵飼野鳥,其餘20張涉及餵飼野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