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營醫療收費明年起改革,包括調整急症室、診斷及病理檢驗服務逐項收費等。當局亦將優化費用減免機制及現有安全網。

醫管局總行政經理潘綺紅表示,優化費用減免機制下,當局放寬收入及資產上限,優化後2人或以上家庭的入息限額,全額減免由限額的5成增至7成5,而部份減免由7成5,升至全數。1人家庭則升至入息中位數的1.5倍。資產限額則放寬至申請公屋資產限額。以2人或以上家庭為例,獲醫療費用全額減免,每月入息中位數由10750元增至16950元;沒有長者成員家庭的資產由8.5萬增至38.7萬。

另外亦會放寬家庭定義,現時與家人居住的未婚病人,以往要提交父、母入息及資產作審查,未來可只需提供自己的財務文件,便能申請費用減免,節省病人申請時間。

潘綺紅表示,機制亦會擴闊65歲以下人士,醫療費用減免涵蓋範圍,最長減免有效期由12個月延至18個月,獲發3個月醫療費用減免人士,只需簽署聲明書,無需接受經濟審查,即可獲發最長15個月減免,直至15個月後才需要重新接受審查。

潘綺紅表示,醫管局亦會加強自費藥物或醫療項目安全網,例如將會放寬藥物申請資助的「每年可動用財務資源」的方程式,方程式內每月收入計算比過往少2成,支援更多現時因每年有較多可動用財務資源,而未獲得資助的病人。

醫管局:資料整全   醫療費用減免申請10日內可獲批核

被問到負責審核的醫務社工,可否應付增長的申請,令審批時間變長,潘綺紅表示,預料申請個案一定會增多,但140萬人當中,未必每人都使用醫管局服務,未能切實估算申請人數;同時措施放寬,醫療費用減免機制的最長有效期及家庭定義,社工及病人需處理及提交資料減少,相信可加快申請時間,未來會考慮增設網上機制加快程序,並持續檢視人手需要。
 
潘綺紅補充,病人如透過醫療減免機制申請資助,可即時獲得批核;而透過安全網申請資助,社工需於7日內,將申請交到有關部門審批,如病人資料整全,10日內可獲批核。
 
改革內容包括病人每年設有1萬元收費上限,醫衛局發言人早前說,病人要向醫務社工申請,潘綺紅澄清,措施並非由社工操作,但政策剛推出未有充足資訊,會適時公布細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