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立醫院多項服務明年起調整收費,醫管局主席范鴻齡表示,相信全面改革後,可逐步理順公營資助,讓危重及病情緊急的患者得到保障,同時確保公營醫療服務可持續發展;但收費改革只是其中一環,醫管局今年內將推出更多改革措施,提升服務效率和增加生產力,目標是每年整體開支能削減逾2%。
范鴻齡指,醫管局每年動用近千億公帑,當中65%屬不可削減的員工薪酬,只能提升團隊生產力,包括積極研究減少前線醫護的行政工作,例如避免出席不必要會議,抽更多時間參與臨床工作;同時利用科技提升效率,包括善用人工智能撰寫醫療報告,以及繼續提升HA Go流動應用程式功能等。
門診及出院病人配藥量仍有下調空間
范鴻齡又指,隨著社區藥房成立,門診及出院病人最多獲發24周藥物的安排,仍然有循序漸進調整的空間,形容是「無痛苦地慳錢」;但亦不能一下子減少處方數量,否則藥房可能應付不到急增的人潮。他強調,醫管局會「應使則使、應慳則慳」,即使只能節省0.1%開支,都已經牽涉1億元,以每名醫生年薪100萬元計算,1億元已可聘請百名新醫生,但重申增加服務產量的前提,是不影響病人安全。
另外,醫管局將全面檢討採購流程,研究簡化的空間。范鴻齡形容,現時的採購流程有水份,「就算擠出少量水份,都會慳到不少錢」。
將就醫療事故賞罰制度 諮詢前線管理層意見
醫管局去年12月成立管治及架構改革委員會,至今已召開3次會議,達成多項共識,例如針對醫療事故權責不清的問題,建議要有賞罰分明的制度;局方將就相關指引,諮詢前線管理層意見,適時公布落實詳情,目標是6月前落實委員會大部分建議。
醫護流失率放緩 過去一年均錄得正增長
醫護人手方面,范鴻齡表示,過去12個月,醫護流失率緩慢下跌。截至1月底,醫生流失率降至5%,淨增長392人;另外有293名非本地培訓醫生,正在公營醫療工作或交流。
至於護士流失率是7.2%,按年回落1.4個百分點,淨增長580人。醫管局指,《護士註冊條例》修訂後,非本地培訓護士反應相當踴躍,至今有780名背景較合適的人士提交申請,當中95人獲聘,正等待註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