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立醫院多項服務明年起調整收費,醫管局行政總裁高拔陞表示,改革相當全面,牽涉多個環節,部分措施更是首次引入,例如分項收費等,因此未來大半年,無論對外和內部溝通都同樣重要,會確保員工清楚工作流程,同時向市民多解說。他指,準備功夫包括調整資訊科技和電腦系統,並進行用家測試,確保實際操作時順利,亦會諮詢不同持分者和組織的意見。

至於新設的1萬元「封頂」機制,是否必須由病人自行申請豁免費用,高拔陞指,會適時公布安排,並盡量簡化申請程序,確保能快速處理個案;又強調機制不是「儲錢」的概念,「不是鬥快儲到1萬元」,而是為市民提供保障。

他以磁力共振等高端檢查項目收費500元為例,指每名病人每年最多只會做一、兩次;以三人家庭計劃,入息和資產上限,分別是3.95萬元和50萬元,相信他們會認同1000元檢查費是合理使費。至於有其他非經濟原因的困難,局方都一定會設法幫助他們。

按實際需要調整各區門診服務 難一概而論

被問到公立醫院會否加強普通科門診服務,例如加開名額和夜診時段,高拔陞回應說,會按實際需要和各區情況,決定門診服務量,不能一概而論。他又指,當局有與私家醫生同業溝通,要求他們加開診症節數,以及延長開診時間等,日後會發展一套系統,方便市民掌握周末期間,各區診所的營業情況。他形容,各方面醫療配套是一環扣一環,指以往有私營醫療機構開設夜診時段,但因收費與公院急症室有很大差距,導致「沒生意」。

高拔陞又認為,病人決定是否使用門診服務時,不會考慮政府資助比率,只會考慮實際價錢;若日間治療中心收費過高,可能有病人寧願索性住院,因此當局必須透過調整收費的相對性,引導病人善用資源。

另外,醫管局優化醫療費用減免機制,預計受惠人數由30萬增至140萬。外界關注現時800名醫務社工,是否足以應付可能急增的申請個案,高拔陞解釋,不會單靠人手處理,會引入科技,例如透過HA Go流動應用程式,向病人交化申請進度,並會盡量簡化流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