內地最高人民法院及司法部,近日擴大「港資港法」和「港資港仲裁」適用地點,律政司副司長張國鈞表示,會做好新試點工作,說服中央將措施進一步應用到更多地方。他又指,大灣區去年已設立調解標準,期望未來發展統一的仲裁示範規則,再推展到海外;而大灣區法律資訊平台預料明年建成,有望逐步達成發展藍圖的目標。

另外,律政司成立的「粵港澳大灣區專責小組」及「粵港澳大灣區律師顧問小組」,月初委任7名新成員,並再度委任19名現任成員,任期為兩年,下周召開首次會議。張國鈞指,團隊今年首次加入兩名澳門律師和一名內地律師,期望以三地視角制訂政策,善用「三法域優勢」。

澳門律師冀推動粵港澳三地法制銜接

新加入的澳門律師黃景禧指,只有親身參與內地法治工作,才能感受到三地法律差異,以至未來如何利用香港普通法制,以及澳門歐陸法制度,推動三地法制銜接,將「差異」變成「利益」。他說,很多香港企業選擇投資澳門,兩地居民亦會跨境消費,期望兩個司法管轄區有更緊密合作。他又指,曾有青島客户經營研發中心,期望分別在港澳設資金中心和研發基地,港澳律師聯合團隊正好能一次過為企業處理所有問題。

另一名新成員、澳門律師張宏哲則認為,港澳律師能提供涉外法律服務,幫助內地企業出海,例如澳門和葡萄牙律師團隊合作,能協助大灣區客户在當地合規營運。他成為大灣區律師後,亦加強與香港同業合作,相信能為客户提供一站式跨境法律服務。

專責小組新成員、內地律師曾學智,曾為多個港商提供法律服務,亦曾在香港的高等法院擔任中國法律專家證人,形容自己感受到法律人的共同語言,亦看到內地法官主問證人,及香港律師交叉盤問證人的分別,深信小組有助他進一步了解香港司法體系。

小組加入KOL 更貼地回應大眾需求

為更「貼地」回應大眾需求,本屆專責小組加入一名港人YouTuber——旅居深圳4年的「西DorSi」謝承益。他形容自己了解內地生活,亦明白北上港人遇到法律問題時會相當徬徨。他舉例說,曾有朋友和內地合夥人共同經營IP角色,但拆夥後,合夥人私自使用角色作商業宣傳,朋友卻求助無門。他期望從用家角度出發,為小組提供「貼地」意見,並擔任橋樑角色,以較平民的言詞宣傳政府政策,以及解答觀眾在法律上的疑慮。

當局就期望「網紅」,協助以簡單易明的方式,向大眾宣傳政策,並直接從網絡平台了解各界最直接的回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