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學文憑試中文科開考。一向被稱「死亡之卷」的卷一閱讀理解,分為兩部分,包括甲部的十二篇指定範文,及乙部閱讀理解的兩篇白話文及一篇文言文。今年白話文文章是來自中國作家蔣方舟的《我們都曾以為自己會是小說的主人公》節錄,及台灣作家柯裕棻的《比正路還長的巷子》,而文言文則是講述「安史之亂」,兩個將領「張巡」、「許遠」守睢陽城的事跡。
 

文言文考「安史之亂」 考生:詞彙不難 較容易理解
 
有考生指,文言文題目提到有將領守城時,因為沒有糧食而殺掉百姓並吃人肉,認為詞彙不難,內容亦容易理解。亦有考生指,白話文較難,主要問及從文章體現甚麼道理;又指,答題時處理較易的文言文,最後才處理較複雜的白話文長答題,認為有足夠時間答卷。
 
 

中文科卷二寫作卷以「藏在泥土中的寶物」、「為不完美添色彩」等為題

卷二是分為兩部份的寫作能力試卷,包括佔分3成的甲部實用文寫作、及佔分7成的乙部命題寫作。今年甲部以學校有「棄養動物」情況為題,考生需以「義工服務團學生代表」身份,撰寫演講辭,在早會上呼籲同學,參加「「寵」愛有家計劃」以提升尊重寵物生命等意識。
 
而乙部則有3條試題,分別是以「藏在泥土中的寶物」為題寫作文,然後考生需以「為不完美添色彩」 為題寫作文章、分別從「行事要量力而為,勉強沒有好結果」及「要踏出舒適圈才可以突破能力的界限」,談談對兩個觀點的看法。考生需「3選1」,寫作一篇文章。
 
考生:書寫回憶的題目較易處理 亦不少人指時間緊迫
 
有考生認為,「藏在泥土中的寶物」是書寫回憶,因此較容易,形容「好似作故仔咁」,最終以一件放在泥土的物件,聯想起與家人的時光。亦選同一題目的考生指,以泥土中種子為寶物,講解糧食是來之不易。她指,花很多時間構思文章鋪排,令寫作時間緊迫。
 
不少考生對於甲部撰寫演講辭表示難道不大,但有數名考生指,為符合不多於550字的要求,需不斷修改及刪減內容才可達標,而多花約10分鐘時間。

 

中文科老師:卷一出題平衡 惟對部分考生具難度

創知中學中文科副科組長金老師指,卷一閱讀理解有知識、文學及文化類題目,認為出題平衡,包含基礎知識、較易得分的題目、亦有評論等題目,以便分出學生程度高低,因此卷一對部分考生具有難度。又指,考生亦應能掌控卷二寫作卷題目,甲部實用文題目及閱讀資料均較常見,而乙部的3道題目具發揮空間,相信考生較熟悉寫作卷題目。
 
中文科老師指寫作卷著重考生想像力
 
金老師分析指,卷二寫作卷著重考生想像力,能否發揮想像須視乎臨場發揮,舉例指,其中一道題目是「藏在泥土中的寶物」,不是直白地指明一件物品,若能給予想像則會發揮更好。相反,三道題目可供寫記敍抒情、描寫抒情、聯想題等文體,相信寫作文體與往年相約。
 
對於今年是次年,把舊有的卷三「聆聽及綜合卷」的實用文寫作加至寫作卷,令該卷增加45分鐘,至考生須在2小時15分鐘內完成兩篇作文。金老師指,以往考生只須在90分鐘內處理一篇寫作,不用思考時間分配,及考試過程中亦不會額外宣布剩餘時間,或令考生在應對及時間掌握不太準確。

對於今年繼續沿用負責用作考試報到及核對考生身份的「監考易」及「報到易」,兩個系統去年出現故障,當局推出更新版本。不少考生均表示,系統運作順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