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付貨人委員會主席林宣武表示,預計美國新增的對等關稅,最後大部分會由美國的進口商和消費者承受,並帶來通脹憂慮,未來3至5個月關稅帶來的巨大差價下,美國進口商亦難以下新訂單。
他認為,美國對所有「中國+1」經濟體加徵關稅下,廠家生產線搬到何地都無分別,而是要注視關稅轉移問題。他指,進口商一般會負責所有船運稅項,加徵多少關稅都與出口商無關。即使進口商要求分擔,但相比大額關稅是於事無補,最終會由美國進口商負責絕大部分關稅,再轉嫁到美國消費者。
林宣武又指,出口目前佔中國整體GDP較少,關稅帶來的影響會較為可控。而現時在中國開廠並出口到美國的企業已經不多,單靠國內已經能夠滿足生產商的供應鏈穩定。